2020年 第33卷 第4期
提出了一类具有β细胞功能的血糖-胰岛素快慢系统数学模型.首先将β细胞质量当作参数,讨论了快子系统平衡点稳定性,进而研究了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包括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边界平衡点的稳定性、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以及Hopf分支现象等.进一步从生理上讨论了β细胞质量变化对调节系统的影响.
研究了具有两类感染者的随机HIV模型.首先,对于任意的正初始值,系统都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其次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0 < 1时,无病平衡态是几乎必然局部指数稳定的;当R0>1时,无病平衡态是几乎必然局部指数不稳定的.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主要结果.
在较小圈并图的基础上,利用组合设计技巧和分析归纳法,完全解决了圈并图F(m,n)的边-平衡指数集问题,得到了圈并图F(m,n)的具体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每一个边平衡指数相应的图形构造.
确定A5型量子群的908个单项式,并且经过大量的计算发现对于A5型量子群的单项式来说,文中给出的充分条件失效,这表明即使对最简单的A5型的量子群,典范基的行为也不是一致的.
利用非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下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TDSE)的方法,研究了激光强度对强场驱动氢分子离子(H2+)解离过程中电子局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局域化程度强烈依赖于激光强度.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大,电子局域化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通过分别研究核波包和电子波包的含时演化,发现这是解离概率在起主要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有效实现电子位置调控的驱动激光场强度范围在4×1014~1×1015 W/cm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二锗烯(H2Ge=GeH2)与几种亲核试剂(CH3OH、C4H9OH、PhOH及CF3OH)的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和势能剖面,考查了几种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活性.计算结果表明,H2Ge=GeH2与CH3OH、C4H9OH或PhOH的单聚体的加成反应均有两种不同的反应途径,即亲核加成和亲电加成,且亲电加成相对更容易发生.但H2Ge=GeH2与CH3OH的二聚体及三聚体的加成反应只能以亲核加成的方式进行.CH3OH二聚体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高于相应的单聚体,但C4H9OH二聚体的加成反应活性低于其单聚体.CH3OH、C4H9OH、PhOH及CF3OH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H3OH > C4H9OH > PhOH > CF3OH.
报道了大别山区种子植物的3新分布种,即:台湾黄眼草(Xyris formosana)、泽番椒(Deinostema violacea)和小籽绞股蓝(Gynostemma microspermum).同时台湾黄眼草所在的黄眼草属(Xyris)和泽番椒所在的泽番椒属(Deinostema)也为大别山区的新记录属.而黄眼草属所在的黄眼草科(Xyridaceae),又为该区的新记录科.
运用生理解剖和电镜扫描技术,对隶属于3个科的6种蝗虫消化道的外部形态,前胃和贲门的内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形态结构在科间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前胃和贲门内壁的超微结构上;6种蝗虫中,隶属于斑翅蝗科的黄胫小车蝗,其前胃和贲门都较其他种类更为发达,这与其是典型的多食性蝗虫相呼应;主要以菊科蒿属植物为食的斑腿蝗的短星翅蝗,在前胃内壁齿的着生方式、贲门内壁齿的尖端角度等方面均不同于其他5种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的蝗虫.虽然消化道形态结构在科间存在差异,但食性相似的隶属于不同科的蝗虫间消化道的结构是存在相似性的.由此可见,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与食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二者协同适应.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信阳市鸡公山大茶沟(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古茶树叶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高效、全面的分析.根据色谱峰的精确分子质量、母离子、碎片离子、质谱裂解规律等信息结合UNIFI数据库、参考文献及对照品的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包括低聚糖1个、酚类化合物7个、黄酮类化合物18个、蒽醌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1个.
利用隐马可夫模型检索和同源比对的方法,从茶树基因组鉴定出108个NAC成员(CsNAC).理化特征、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CsNAC蛋白长度在134~1950个氨基酸之间,分子量介于15.4~222 kD,等电点介于4.60~9.91,大部分为亲水性蛋白(除CsNAC97).其中,CsNAC3、8、14、23、32、74、82、90、106蛋白含跨膜结构域.进化分析将CsNAC家族分为18个亚类,ONAC022和NAP亚类成员最多,AtNAC3和OsNAC8亚类成员最少.CsNAC基因启动子区富含响应干旱、低温、盐胁迫以及病原菌侵染的序列元件.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CsNAC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和胁迫处理后呈现显著的表达差异.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CsNAC共表达网络中,ABA参与调控其关键基因的表达;KEGG分析显示,信号传递、糖代谢、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等途径存在显著富集.
运用数理统计、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0年河南省干旱、暴雨与洪涝、冰雹、低温与霜冻、病虫害等5种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过去2000多年中河南省自然灾害频发,共发生1929次,不同灾害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其中干旱和暴雨与洪涝是河南省发生次数最多的气象灾害.公元1911年前,暴雨与洪涝是河南省发生次数最多的气象灾害,共617次,平均每3.4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次之,共522次,而低温与霜冻发生次数最少,仅127次;这一时期,河南省气象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公元1911年以来,干旱是河南省发生次数最多的气象灾害,共76次,其次为暴雨与洪涝,而病虫害发生次数最少,为45次;这一时期,河南省北部和东南部为气象灾害多发区.通过对不同时期气象灾害发生的空间分布趋势分析发现:公元1911年以来,干旱灾害的多发区发生了显著的转移,冰雹和低温与霜冻灾害只发生了少量转移,而病虫害和暴雨与洪涝灾害多发生并未发生改变.
利用河南省区域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和欧空局(ESA CCI SM)土壤湿度遥感资料,验证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在河南省的精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复实验,得出结果,结果表明:(1)ESA土壤体积含水量反演值与地面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2为0.6765;RMSE为0.0511,偏差较小;平均值相差0.0113,土壤湿度值较接近.(2)ESA土壤湿度遥感产品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河南省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3)ESA土壤湿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确地展现各个季节河南省的土壤湿度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与实际情况大致符合,对分析河南的土壤水分变化有着一定的适用性.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对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及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域创业环境整体偏低,42.41%的县分布于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值的低值区.(2)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南南阳市和驻马店市部分县/区、豫东周口和商丘两市,呈"U"形空间格局.(3)从全局系统来看,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局部系统来看,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各子系统对河南省边缘地区影响程度较大.针对豫西山地丘陵区、豫南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和豫东平原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优化提出了建议.
基于信阳市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着重调查研究了该城区2020年1月21日-3月25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对严格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此期间该城区除了1 d重度、3 d中度、11 d轻度污染天气外,没有严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是2016年以来历年同时段最好的,疫情防控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改善显著;环境空气质量存在震荡性变化;空气污染多发生于多云、阴、小雨、风力≤ 2级并挟带颗粒污染物质的北或偏北风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特别是PM2.5为主要污染物质,O3潜在污染问题突出;疫情防控力度对空气质量变化影响明显,疫控较严时没有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但仍出现了轻度污染天气,提示未来该城区乃至我国类似城市地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可能面临着颗粒物特别是PM2.5和O3控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问题.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均方差法、协调度模型的定量分析和新冠病毒事件的案例分析,进行信阳市城市发展规模与医疗设施协调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的城市医疗设施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放大信阳市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3)应当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并将城市医疗设施建设与其他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
利用简单的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层状二硫化钒纳米片,并对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层状二硫化钒纳米片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时,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的50次循环后,比容量最高可达238.4 mAh/g.首圈库伦效率为78.0%,随后第二圈的库伦效率又增长为97.3%,整体稳定性好.
以枸橼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锌(ZnO)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将ZnO空心球旋涂在金叉指电极上构成湿敏元件.通过半导体测试仪Keithley2400和高精度数字电桥TH2828测量湿敏元件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的直流电阻、交流电容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元件的电阻减小,交流电容和阻抗增大(低频范围).通过ZnO空心球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复阻抗谱,给出等效电路并解释其湿敏机制.
以廉价低毒的Cp*Co(Ⅲ)I2(CO)作为催化剂,N嘧啶基-6-甲酸甲酯基吲哚、苯乙炔作为原料,通过钴催化C-H键烯基化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以91%的收率制备了一例吲哚骨架的小分子荧光化合物.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并拥有大Stokes位移.该化合物通过C—H键官能化反应制备,简化了反应路线,提高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以及步骤经济性,具有作为荧光染料的应用前景.
以粉煤灰、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保水材料.用SEM对其进行结构表征,考察制备条件对保水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有机相聚合良好,且在聚合物中有效分散.当粉煤灰添加量为丙烯酸单体质量的20%,引发剂用量为0.01%,交联剂用量为0.03%,丙烯酰胺用量为20%,中和度为0.7时,复合材料吸水率达203 g/g.
通过超声辅助硝酸氧化法制备了尺寸均一、分散性好、猝灭性能优良的氧化碳纳米颗粒(OCNPs).构建了以荧光染料FAM为供体,以OCNPs为受体,以富含T碱基的ssDNA作为识别分子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OCNPs与单链核酸作用,拉近供受体之间的距离,供体的荧光猝灭,当存在Hg2+时,Hg2+与T碱基形成T-Hg2+-T结构,供受体之间距离增大,供体的荧光恢复.基于此建立了"off-to-on"型Hg2+荧光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检出限为0.06 nmol/L.此方法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自来水和河水中Hg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4%~108.4%.
针对变压器故障诊断中BP神经网络诊断精度不够高的缺陷,提出一种天牛须搜索(BAS)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算法.将天牛须搜索算法寻优后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新模型有效克服了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缺点,为变压器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基于以太网协议,设计了一种采用千兆网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新型信号传输再生仪,可将采样前端与再生后端完全分开放置,传输距离仅受网线长度的限制且可任意增加交换机实现更灵活的信号中继,多路信号可共用同一网络传输,并加入了网络时延自动测量补偿系统,保证了再生信号与原始信号严格同频同相,采用FPGA作为处理核心以增加并行性和实时性,实测典型信号的再生幅度和频率误差均小于1%,幅相抖动远小于已有的微处理器方案,可广泛用于各类高精度远程信号再生系统中.
以LabWindows/CVI作为监控软件的设计平台,集成了便携站调试及监控模式于一体,通过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通信,建立监控软件和自动便携站之间的人机交互界面.所设计监控软件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自动便携站方位,俯仰、极化电机的角度调整,以及通过参数设定实现便携站对目标卫星的换星操作,实时地监控便携站方位角度、俯仰角度、信标信号强度、电动推杆长度、GPS经纬度等便携站的姿态数据,并对信标设置状态、GPS数据、对星区域、方位俯仰限位等状态位及报警位进行监控.
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覆盖黑地膜(A)、覆盖白地膜(B)与不覆地膜(C)等三种处理方式,对其与梯棱羊肚菌原基诱导、催菇育菇、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黑地膜、白地膜与不覆地膜三种处理方式,梯棱羊肚菌地畦培养10~30 d,其分生孢子层(菌霜)的浓密度分别为A < B < C;2)覆盖地膜有助于诱发菌丝体分化原基、菇蕾多、出菇多、成菇率和产量都高于不覆地膜的地畦块.为中原地区羊肚菌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针对传统分类学习算法的准确性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的组合分类算法(Ensemble Learning based on Denosing Autoencoder,ELDA).与Bagging、Adaboost以及Rotation Forest等传统的组合分类器学习方法不同,ELDA首先通过使用降噪自编码算法将数据集映射到新的特征空间,然后在此空间学习得到决策树作为基分类器,最后对数据集进行类别预测.通过与Bagging、Adaboost及Rotation Forest学习方法相比,结果表明:ELDA在预测精度上显著优于对比算法.
对田娟红等人提出的鲁棒的多重代理多重盲签名方案进行密码分析,发现方案不能抵抗伪造攻击.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门限多重代理多重盲签名方案.证明了改进方案具有盲性和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的存在不可伪造性.
针对数据流环境中混合多种类型概念漂移问题,提出了基于图模型的数据流分类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数据块上的实例集进行概念表示,检测概念的变化度来衡量概念漂移,并引入了一个动态自适应阈值,为每个待分类实例合理选择基分类器模型,充分利用基分类器模型潜在的多样性并降低漂移恢复期间的分类误差.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在多数数据集上优于其他算法,在复杂概念漂移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基于传统算法检测人脸提取特征来预测人的性别和年龄,构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电影院人群分布统计模型.该模型包括人脸检测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两部分,根据性别和年龄对人群进行精确分类,从而得到电影院人群的分布,为电影院投放电影提供可靠的依据.在Adience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电影院人群分布统计的准确率高达77.92%.
研究了下承式高铁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抗震性能.徐州至盐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徐洪河特大桥,是目前八度地震区最大跨度连续梁-拱桥,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选取El Centro波并对其调幅,采用Rayleigh阻尼进行计算,对该桥进行基本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下的动态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不同加速度峰值下的变形、内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拱桥以纵桥向振动为主,纵向刚度较小,桥梁三向抗震性能较为平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拱肋内力最大值普遍发生在拱脚处,拱脚是最容易破坏的连接部位.分析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该桥梁变形情况,主梁跨中以竖向变形为主,拱肋以横向变形为主.该拱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规范关于强度与延性的规定.
为研究均质度对脆性岩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破裂特征及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应用离散元UDEC软件建立了Voronoi块体集数值试件,借助FISH语言及Weibull分布函数实现了块体弹性模量及块体接触面抗拉强度的非均匀分布,开展了不同均质度系数下脆性花岗岩的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随均质度系数增大而增大,而破坏前变形量则随均质度系数增大而减小,并都趋于稳定;试件宏观破裂形态呈X形共轭斜面剪破坏,细观破坏类型包括晶粒间及晶粒内部的拉、剪破坏;应力峰值前试件以拉破坏裂纹扩展为主,峰值后以剪破坏裂纹扩展为主;均质度系数越小,裂纹扩展及分布越分散,裂纹累计长度也越小,但在轴向应变小于0.2%时,拉破坏裂纹长度与均质度系数变化成反比,说明非均质程度较高的试件在压缩初期已开始出现拉破坏裂纹的扩展;此外,均质度系数为6.0的试件与均质试件的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已较为接近,故在采用Weibull分布来描述岩石的非均质性时,均质度系数的取值不应过大.